古诗“男神”康震:简单的诗最容易入人心,但世上没有“简单”的诗
2021-05-19 13:45 来源:上游新闻
原标题:古诗“男神”康震:简单的诗最容易入人心,但世上没有“简单”的诗
在先后成为央视《百家讲坛》《中国诗词大会》《经典咏流传》的嘉宾后,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康震几乎就成无数观众心目中“温润如玉”谦谦公子的最佳代言人,更多好奇也渐渐涌上观众、粉丝的心头:如今对古诗词信手拈来的康震是如何爱上它的?从坐镇嘉宾席到出书,他自己“说话”是不是也有完全不同的“场景模式”?……
带着这些问题,上游新闻·重庆晨报记者对话康震。除了将自己是如何一步步爱上古典诗词的过程娓娓道来,康震还对如何让孩子走进古诗词的世界给出自己的意见。
“我最开始喜欢的是哲学”
《李白儒家文化人格探索》《李白仙侠文化人格的美学精神》……查阅康震学生时代发表过的论文,不难发现,大学时代他就已经开始了对古诗词的研究。这些颇有深度的题目,可能会让不少粉丝都进一步觉得他爱上古诗词的早而有之。其实不然……“我最早喜欢的不是文学,是哲学。”康震一上来,就笑着做了澄清。
康震印象中,自己上中学时就已经开始读大量的哲学书。“像费尔巴哈的《宗教的本质》,马克思的《经济学哲学手稿》,都是那个时候读的。”康震笑言,读了这些书后就觉得哲学特别深邃、特别伟大。与此同时,康震说,因为家里的原因,自己还接触到了改革开放后第一批毕业的学哲学的博士的论文。“当时相当长一段时间里,我接触最多的是德国古典哲学和美学。”
也正是美学,把康震引向了古典诗词。“我喜欢读古典诗词是因为读美学来的,”康震说,自己至今都记得当时自己读的李泽厚的书,讲到《美的历程》里有一章专门有一节的名字就叫《青春李白》。“其中还有对初唐时代人的分析,他说初唐时代就像一个人的青春期一样,也是充满了非常迷茫。这个观点还挺时兴。”“门”打开了之后,进入大学的康震便满满开始看古典诗词。
“世界上没有‘简单’的诗”
展开全文
作为研究古典诗词多年的资深学者,康震自然对古诗的传承有着自己的见解和坚持。“其实每个朝代的人都在读‘古诗’。”康震说,像唐以前、汉魏南北朝时人们也读古典诗词,读的是《诗经》《楚辞》;像宋人就读的是唐诗,也有汉魏南北朝的诗。康震说,这就是一种传承,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习惯。
他还举例说,比如《中国诗词大会》第五季里的小选手王恒屹。“他1岁时,姥姥就希望他读古典诗词。谁给他姥姥布置的工作呢?这就是一种渗透在血脉当中的习惯,这就是传承。”
在刚推出的《康震古诗词81课》新书发布会上,康震明确提到,这本书主要考虑的受众就是孩子。也是基于此,书里选了不少诸如《春晓》《咏柳》这样体量、行文都看上去比较简单的诗,康震说,“简单的诗最容易入人心。”
但他也表示,这些诗“其实不简单!”或者说,在康震看来,“这个世界上没有简单的诗,简单的只是语言和形态。”他进一步解释说,每个人写诗的时候,内心都是比较复杂的,或者都有自己的冲动、诉求。“像有的诗越简单,可能里头蕴含的韵味越深。”这样反过来看,本文标题的说法完全不矛盾,只是他提到的两个“简单”内涵有所不同。
他举例说,“像苏轼很著名的‘横看成岭侧成峰’,简单吗?一点都不简单,反而我觉得这样的诗是很难写的,有很丰富的感觉,有很丰富的想要表达的欲望,同时又不愿意把所有的话说出来,每个诗人在写诗的时候,情景、空间、环境是不一样的。”康震特别提到,苏轼在写这首诗时,环境还是蛮复杂的。“虽然他已经离开了黄州,即将被贬到汝州去,但是毕竟还是在变法的大环境下,不免谨言慎行的。这对于苏轼来讲是非常巨大的挑战。”
康震说,自己为孩子选了这些简单的诗,一方面是方便他们“入门”,同时“等孩子长大了,简单背后丰富、多元的、令人感动、感慨的内涵就会随着他们年龄、经历的增长而慢慢涌现。在此过程中,他就会被诗人的初心所感动,同时为自己能够在诗意中成长感到庆幸。”
“准确之余我想分享自己的感悟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