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蜡烛,我们会想到两个方面,一是蜡烛可以用来照明的,二是老师就像蜡烛,照亮我们,燃烧自己。两者都是在说蜡烛的作用,确实,在电灯还未普及时,我们要么用油灯,要么就是用蜡烛来照明的。
但是还有一种情况比较特殊,并且现在还在用,那就是祭祀时,也要用到蜡烛。买生日蛋糕时,也要吹蜡烛。由此说来,蜡烛还是十分有用的。
虽然现在有了手机电筒,蜡烛应用的范围也越来越窄,但蜡烛却并没有退出时代的舞台。有时候有些场合我们还必须要用到蜡烛,所以说蜡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依然很常见。但是蜡烛在宋朝却并不是很常见,在宋朝,拥有蜡烛是被当作是一件十分骄傲光荣的事,这是为何?
一、苏轼被赐蜡烛
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这篇著作里讲到了苏轼被赐蜡烛的故事,元祐三年,苏轼出任翰林大学士。有一天,皇帝宋哲宗和太皇太后想要见一见他,就派人把他请到了宫中。在此期间,太皇太后说起了很多事,其中一件是说到已故的宋神宗对苏轼的赞赏,她说宋神宗当年最欣赏的人就是苏轼,一直想提拔他。
苏轼有能力,为人又正直,是朝廷上难得的一股清流。只是,宋神宗没有那个福气,这终究成为他生前最大的遗憾。苏轼想起自己当时遭贬的经历,以为自己早已让宋神宗失望,殊不知听到这样的话,一时之间情难自禁,也不知是委屈的还是感伤君皇的逝去,哭得稀里哗啦。连宋哲宗和太皇太后都哭了。
场面一时有些失控。太皇太后看着苏轼,言辞恳切,希望他好好辅佐宋哲宗,施展自己的才华,实现自己的抱负,苏轼连连应下。之后苏轼就离开了,离开时,宋哲宗用金莲烛送他回去,苏轼受宠若惊,直呼使不得,但还是被送回了自己的院子,这就是“轼拜而出,彻金莲烛送归院”的由来。
这里宋哲宗的“金莲烛”其实就是“赐烛”,一般情况下,皇帝亲自送出去的就是御赐的东西,对于收受的一方来说,这是无上的荣幸。苏轼得到了皇室的赏赐,因此,苏轼受宠若惊也不足为奇。
二、蜡烛多用在一些重要场合
“金莲烛”就是我们所说的“蜡烛”。而蜡烛又是什么?就我们现代来说,它产生于原始时代,由火把而来,蜡烛是将蜡之类的东西均匀涂在木头上,点燃就可以照明。后来,社会逐步发展,制作蜡烛的技术也逐渐提高,制作工序也方便了许多。
按照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记载,它在宋朝已经出现了。不过之前有考古学家考古发现了一组唐代的墓室壁画,据说壁画上就画有蜡烛。这说明蜡烛出现的时间比宋朝还要久远,更或许比唐朝还要久远。
除此之外,还能从其他方面证明唐朝已经出现了蜡烛,如陕西乾陵博物馆永泰公主墓壁画中,公主的婢女就拿着蜡烛在旁侍候。还有唐朝的诗人,“何当共剪西窗烛”一句,都说明了蜡烛的出现时间相当地久远。
从以上的事例我们可以看出,蜡烛基本都是皇帝、公主、或者官员使用。直到宋朝,蜡烛才逐渐地将使用范围扩大到一般富有家庭。《夷坚志》这本书还专门讲到过蜡烛的奇怪故事,说的是一个晚上,有个人坐在家里,突然看到一只大黑兽闯进家门。
他惊慌地掏出棍子,把怪兽打趴下,用蜡烛照过去,才恍然大悟哪里是什么怪兽,这分明是自己的影子。这事说来滑稽可笑,但却点出了蜡烛的用途。
上一篇:迪迦奥特曼国语全集51在线观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