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ocument.write('
')原创 《西游记》是崇佛还是贬佛?如来问唐僧索贿,已经说明一切
2022-08-04 12:32 来源: 天天知娱
原标题:《西游记》是崇佛还是贬佛?如来问唐僧索贿,已经说明一切
西游记最后一回,唐僧达到雷音寺准备接受真经时,因为没有向阿傩行贿,所以没有拿到真经。在燃灯古佛的帮助下,唐僧在半道上方才得知自己取了一场“假经”。经过孙悟空大闹“雷音寺”,跟如来一番交涉,最终拿回属于自己的真经。
佛是清心寡欲的一类人,吴承恩写这段情节到底想表达什么。
有人说,吴承恩想要借佛来讽刺人情世故。实际上,没有那么简单,吴承恩想通过雷音寺的“上梁不正下梁歪”来表达佛门的味道已经变了。
过去开口闭口说“佛门净地”,到明代已经变得非常封建化。如来是佛门最高的层级,因为职位高、地位尊贵,所以成为佛门最完美的人。自始至终如来都没有错过,围绕在他身边的人也没有错过。
那些想吃唐僧肉的佛门妖怪,都是为了考验唐僧,包括阿傩和迦叶也没有错,他们既没有不传经,也没有传假经,只不过传给唐僧看不懂的“无字真经”而已。
我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在读西游记时,居然跟着相信吴承恩“崇佛贬道”的观点。我觉得西游记里描写道家的文字篇幅确实少于佛家,但是“崇佛”的味道,我没有感觉出来,“贬道”的火药味,我也没有嗅到!
仅凭小说的写作主线以“佛家”为主,就能断定作者尊崇佛家,未免有些太过草率。从佛入汉地的历史来看,传统知识分子对待佛的态度以保守居多。
因为封建社会三大哲学“儒释道”,儒家才是正统!佛教的传入汉地的时间,目前没有明确的界定,有说从周朝,有说从西汉。比较可靠的结论是在两汉交替时。
佛家在汉地的鼎盛时期,也不过是魏晋南北朝。往前往后的朝代,佛家一直处在边缘化位置。
汉朝以儒家孝道治天下,提倡“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”。隋唐以后的封建社会进入科举时代,儒家的四书五经成为必考科目。知识分子有那份闲工夫不如多看会儒家经典,也好将来混个功名有口饭吃。
佛门净地从未“清净”
曾经看过一个观点,人类历史上所有的宗教都是提倡“仁爱”“包容”“关怀”,但是没有一个宗教做到这点。
公元1096年至1291年,由罗马天主教皇授意,欧洲发生持续200年的十字军东征。
公元1562年至1598年,加尔文新教与天主教发生冲突,欧洲进入长达30年的血雨腥风。
19世纪,英国圣公会,法国罗马天主教会,阿拉伯伊斯兰教,三家的传教士在赤道非洲乌干达地区发生冲突,由此引起一场宗教战争。
包括犹太人差点被屠戮殆尽,也是起源于宗教信仰,这是欧洲的情况。
古代东方也是如此,佛道之争暂且不论。历史上,佛门内部就出现多次很残酷的争执,以五祖弘忍传六祖惠能时尤为激烈。
五祖弘忍私下把衣钵传给六祖惠能,告诉惠能将要面对严峻的考验,必须一直往南跑才能躲过此劫。
惠能带着佛门衣钵一个劲跑,走到大庾岭时,同门师兄弟慧明赶到,索要师父生前留下的佛法。惠能说坐下来向他说法一番“不思善不思恶,正与幺时,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”,最终把慧明点化顿悟。
此后,惠能躲在岭南猎户的家里十六年才敢出来,因为他最大的对手另有其人。此人便是神秀法师,同为五祖弘忍的座下高徒,也非常渴望得到师父的真传,《曹溪大师别传》非常清楚地记载:
能大师归南,略到曹溪,犹被人寻逐,便于广州四会,怀集两县界避难。